最近啊,互联网上那些爱“考古”的网友可真是立大功了兴盛网,接二连三挖出不少惊人的事儿。
先说说董袭莹,她201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的毕业视频被翻出来了。视频里,她戴着浅蓝色的学士帽,穿着同色的学士服,脸上笑得那叫一个灿烂。跟老师握完手之后,她还一脸娇羞地退到一边儿去了。可网友们一看,好家伙,视频里的她和现在的她简直就像两个人啊!要不是有人故意搞错,那只能说明她没少在自己脸上“动刀子”。
这还没完呢,紧接着,一段她做实习医生时接受采访的视频也被扒出来了。这一看,可真是让人惊掉下巴。就她这水平,还自称“跨界医学精英”,在镜头前的表现,就跟那种考前临时抱佛脚,连课本都没翻过几页的学渣似的。
视频里的董袭莹,穿着那身象征着救死扶伤神圣使命的白大褂,虽然戴着口罩,但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脸上那藏不住的得意劲儿。她一本正经地在那儿介绍医联体,可业内人士一听就听出来了,她说话逻辑乱得很,前言不搭后语的,跟她“4 + 4医学博士”这个响当当的光环比起来,反差简直太大了。网友们都忍不住吐槽:“听她这一通说,全是废话,就这水平还能进协和?”
展开剩余74%这就让人纳闷儿了兴盛网,一个连基础概念都说不清楚的实习医生,咋就能在短短几年里摇身一变,成了“医学精英”呢?
更讽刺的是,就在3个月前,王辰院士受邀去录制《中华医学会医学指南》,还接受了资深主持人敬一丹的采访。王院士在镜头前那是侃侃而谈啊,说4 + 4教育体系是从全球最顶尖的学校里,挑那些排名前三、素质最好、品德最高尚、最有爱心和悲悯情怀、最想学医而且能力又出众的学生,精心培养他们,把这批精英中的精英当成中国医学界最重要的希望。
可现实是啥样呢?董袭莹这个从所谓的野鸡大学巴纳德学院出来的“水货博士”,背后有个当央企老总的爹,还有个科研院士的妈。她知三当三,还帮有妇之夫生孩子,甚至偷残疾学生的论文来给自己镀金骗学位。她那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天才少女”履历,简直就是医学界的“魔幻现实主义”大作啊!
她本科读的是经济学,博士论文研究的却是妇科影像,导师还是骨科院士,规培在胸外科,最后任职的却是泌尿外科。这跨领域跳得,就跟“六边形战士”似的,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当然了,董袭莹能有这么“开挂”的人生,离不开她背后那强大的家族资源网。她爸是中冶建研院的高管,她妈是北科大教授,她爷爷、姥爷和舅舅也都不是一般人,她姑姑还是北京科技大学的教授呢。这一家子的学术人脉,都能撑起一部《权力的游戏》番外篇了。
更气人的是,董小姐的博士论文跟北科大的一项专利高度相似,核心数据重复率都超过25%了。巧的是,这个专利的发明人之一,正好是她姑姑的学生赵基淮,这学生还有双耳听力障碍。他爸妈都是底层老百姓,别人3年就能完成的事儿,他至少得花5年,还因此延迟毕业了。
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董袭莹这事儿可不是个例。协和“4 + 4”项目本来是想培养跨学科医学领袖的,结果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却成了某些特权家庭的“绿色通道”。传统医学生得苦读十年才有可能进三甲医院,可“4 + 4”的学生只要五年就能拿到博士学位,规培时间还被压缩到一年。难怪有规培医生自嘲说:“咱们熬夜背书的时候,人家在跨专业弯道超车,这哪是医学教育啊,分明就是一场氪金游戏。”
这么魔幻的对比,让网友们都产生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了。院士嘴里金子似的医学苗子,和现实中某些混进三甲的“水货”,难道真不是生活在一个次元里的吗?网友们都开玩笑说,董袭莹可能是王辰院士职业生涯里最大的“黑天鹅”,王院士也被她坑得不轻。还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把这两段视频剪成了“卖家秀vs买家秀”合集,调侃说:“建议院士下次演讲加个免责声明——本培养体系最终解释权归现实所有。”
现在啊,董袭莹这事儿已经从一个桃色八卦升级成对医疗教育体系的全民拷问了。当寒门学子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拼得头破血流的时候,特权阶层早就弄出了一条“名校镀金→定制项目→快速晋升”的升学捷径。最可怕的,不是董袭莹个人,而是这套能让“水货”医生轻松混进三甲的系统性漏洞。毕竟,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才不管医生的学位证书是不是“跨界”呢,他们就关心那把手术刀稳不稳当。
这事儿闹到现在,协和医院悄悄把官网对董袭莹的表彰信息给删了,卫健委也宣布介入调查了。但网友们真正盼着的,不是某个人“社死”,而是一套能把特权漏洞堵上、重建行业公信力的制度。毕竟兴盛网,医学殿堂的入场券,不该是家族资源交换的筹码,而应该是救死扶伤的那颗初心。不然的话,下一个“董小姐”出现,也就是时间早晚的事儿。
发布于:山东省星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